管道設重要意義
近年來, 為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規劃綱要和措施性文件,并在油氣管道建設項目批復文件中明確提出逐步實現管線鋼管、輸油泵機組、壓縮機組、大口徑閥門等設備國產化的要求。1983年,國務院下發了《關于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》的文件,提出加速實現我國能源、交通、原材料等建設工程所需重大成套裝備的國產化。2006年,國務院發布《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》文件,提出以工程為依托,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制造,以裝備制造業振興為契機,帶動相關產業協調發展;2011年, 能源局發布《 能源科技“十二五規劃”》,明確要求“加強攻關,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,提 源裝備自主化發展水平”。
在正常的貿易往來中,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取管道平穩運行的技術裝備、售后服務、備品備件等;但若出現非常情況,管道技術裝備、售后服務、備品備件等難度就會增大。因此,推進油氣管道裝備國產化具有 能源 的重要戰略意義。此外,由于歷史和 政治原因,中國的海外投資地理分布表現出性:海外油氣項目很多集中在中亞和南美等區域,該區域很多 經常受到歐美的經濟制裁,在相關區域只能依靠國產裝備油氣管道的建設,因此,開展管道設備國產化也是中國石油企業走向世界的需要。
推進管道設備國產化,對于油氣管道行業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義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①顯著降低建設成本,國產設備投資相比設備可降低1/3~1/2;②顯著縮短供貨周期,供貨周期可縮短1/2~2/3;③售后服務響應及時,可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;④備品備件價格優勢明顯,顯著降低運行成本。油氣管道設備國產化是系統工程,涉及多個行業。
隨著國內管道建設的發展,依托工程,實施國產化工作,可以帶動國內機械、電子、冶金、建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,并帶動相關產品升級換代,從而 民族裝備制造業的發展。
管道設工作思路
管道設備國產化的工作思路為:采用“政產學研用”1+N模式。近年來的國產化工作實踐表明:該模式是中國石油裝備國產化工作順利推進和取得實效的重要組織,也是深入推進國產化進程應該堅持的組織模式。所謂“政”,就是政府主導國產化工作。由 能源局負責總策劃、總指揮、總協調,整合中國石油和國內裝備制造企業整體優勢,從 層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,形成國產化工作的重要推動力量。所謂“用”,是指用戶引導國產化方向。中國石油作為油氣長輸管道關鍵設備的 終用戶,積累了豐富的設備運行及管理經驗,對設備技術指標、技術條件等 為了解,在國產化工作發揮技術標準起草、技術把關等引導作用。所謂“產學研”,是指包括相關裝備制造企業在內的生產及研究單位,是國產化研制工作的具體承擔者和實施者,瞄準 同類產品標準,發揮自身科技創新驅動能力,努力提升國內產品的裝備制造水平。所謂1+N模式,是指以中國石油業務需求為主導,聯合產學研等相關行業共同進行科技攻關,以核心技術突破為,以工程應用為目標,研制工作取得實效。